上海人講究吃,但口味偏清淡些,傳統上喜好稍甜的食物,無論葷素,多會挑選新鮮食材。城隍廟𥚃的「功德林」是全國聞名的素菜館,那裡的素菜包,內餡是以青菜、油麵筋、冬菇、冬筍、五香豆腐干切成丁末,加上調味料攪拌而成,剛出籠時,外皮潔白、紋理細緻、剝開麵皮後、色澤翠綠油潤的素餡香氣四溢,這也是筆者最為鍾愛的點心之一。上海人即便是最普通的人家,也會不厭其煩地把食材「弄得清爽點」,比如豆芽的兩頭一定要摘掉、韮黃要一根根洗淨切齊、大排骨的兩面要用刀背輕輕敲打過、再加上調料醃製後、才能下鍋烹調。幾乎每家都會包出工工整整的餛飩,捏出小巧玲瓏的豆沙餡湯圓。和北方人相比較,上海人飯量小、葷菜吃得少。記得小時候每逢農曆初一、十五,我們家裡就只吃素食,沒有原因,也沒有任何理由,就是一個家庭的習慣。到加拿大定居三十多年來,夏季多吃素菜,冬天則添加些葷菜,覺得這樣適合自己的生理需求,自然養成了一種新的飲食習慣。
有時葷素不由人
人類飲食習慣的形成與其居住的環境密切相關,吃葷吃素都由上天所賜。就中華民族來說,中原地區的老百姓,世代靠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生活;遊牧民族則一輩子難得與蔬菜水果有緣;出沒海灣的漁民長年以魚蝦為生;香蕉是熱帶地區居民的主食,這些族裔都各自或葷或素,世世代代的照常生活、繁衍子孫,一樣有長命百歲的老人,也一樣有早夭的病童。60 – 70 年代幾千萬下鄉青年,基本上沒葷食可吃、但卻能承擔起強體力的農活;70 – 80 年代的大陸居民只有很少量的葷食、也不影響大腦思維、依然造就出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。近三十年來物質豐富、物流通暢,百姓對食材有太多的選擇,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,大家開始注重養生健康、講究飲食。儘管葷食、素食,見仁見智,吃素逐漸變成了一種社會風潮。現代人吃素出於不同的原因,有的基於宗教信仰、有的受保護環境、不殺生的觀念影響、有的以個人健康著想、也有的純粹是因為個人喜好而選擇的飲食習慣。
營養均衡最健康
無論葷素食物、人類都可以消化吸收,葷食中氨基酸含量均衡,養分比較全面及豐富。素食中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含量很少、有利於控制血液中的脂肪濃度、降低心肌梗塞發作的機率。葷食中的脂肪是人體代謝必需物質,素食中大量的纖維素,可以預防便秘及痔瘡的產生、降低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病率。有關飲食與長壽研究的結果中,很難斷定那種食譜更為健康。另外,平時多注意鍛煉身體和作息規律,少喝酒、不吸煙,都是長壽的有利因素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素食的食材偏涼,烹調時加入適量的生薑、紅棗、胡椒、或肉桂粉可以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,宗教素食者禁食的葱、蒜、韮菜、洋葱也有同樣功效。此外,發育期的青少年需要攝入較多的蛋白質,以滿足快速生長的需求;慢性腎病患者,接受化療和電療的癌症患者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;痛風患者有代謝障礙、體內無法分解太多嘌呤含量高的豆製品,這時魚、肉蛋白比較容易滿足這些特殊的生理需求。
養生湯方 人參益壽湯
向各位介紹一個人參益壽湯:用人參6克、白朮6克、乾薑3克、肉桂3克、陳皮3克、甘草3克。將藥材洗淨加入三碗水中煮滾,再用小火煮二十分鐘,最後加入自己喜歡的葷、素食材,調味料,煮成一道美味的養生藥膳 。配方中人參、白朮補氣健脾,乾薑、肉桂散寒,陳皮、甘草理氣和胃,合在一起,有暖中驅寒、補益脾胃的功效, 特別適宜素食人士在冬季服用。平時經常牙齦腫痛、咽喉發炎的人不適宜服用。